目前,对难选冶含砷金矿石,主要的提金技术有矿石焙烧氰化浸金;压热氧化-氰化浸金;细菌氧化氰化浸金。

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高品位的金精矿或原生矿石而研究开发,其在低品位含砷氧化矿石的应用中存在着设备投入高,生产成本高,或者操作工艺复杂,操作条件控制难的问题,仅在小规模生产得到少量应用。
我们为提高两个金矿(以下称为1、2号金矿)的氧化矿石浸出率,降低尾矿品位,通过多次柱浸试验,选择了新的工艺方案,并进行了工业堆浸生产实践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1 砷矿物对金浸出的影响和处理方案
1.1砷矿物对金浸出的影响
金矿石中常见的砷矿物是雄黄(As2S2)、雌黄(As2S3)、毒砂(FeAsS),它们对金的氰化浸出有害,甚至还会使氰化过程无法进行。
雄黄和雌黄在碱性氰化液中易溶:
2As2S3+ 6Ca(OH)2=Ca3(AsO3)2+Ca3(AsS3)2+ 6H2O
Ca3(AsS3)2+ 6Ca(OH)2=Ca3(AsO3)2+6CaS+6H2O
2CaS+H2O+ 2O2=CaS2O3+Ca(OH)2
2CaS+2NaCN+2H2O+O2=2NaCNS+2Ca(OH)2
Ca3(AsS3)2+3CaS=Ca3(AsS3)2
6As2S2+3O2=2As2O3+4As2S3
6As2S2+3O2+18Ca(OH)2=4Ca3(AsO3)2+2Ca3(AsS3)2+18H2O
毒砂在氰化液溶液中难溶解,但其氧化产物如As2O3在缺乏游离碱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反应:
As2O3+6NaCN+3H2O=2Na2AsO3+ HCN↑
可见砷矿物在氰化过程中大量消耗氰化物、氧和碱,而且污染环境。
1.2减小砷矿物对金浸出影响的方案
氰化浸金是通过氰化物对金的氰化而使金溶解出来的过程。在此过程中对氧化还原电位较氰化物为低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,都会与氰化物发生反应,消耗氰化物,因此加强矿石的氧化,使矿石中有害成分尽可能处于其最高氧化态,而不再与氰化物发生氧化反应,是提高金浸出率的一种途径。
由于氰化浸金是基于碱性环境溶金的一种工艺,这就要求选择的氧化剂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对有害元素具有氧化作用,且不会影响金的浸出。根据各种氧化剂的化学性质,通过比较、选择,过氧化氢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氧化剂。
过氧化氢的相关性质:
(1) H2O2具有极微弱酸性,为强氧化剂,在某些情况下又是还原剂;H2O2容易分解,特别是某些客观条件会使分解加速进行,如活性炭即可使其完全分解。
(2)过氧化氢对砷、金和银具有氧化还原作用。
硫化砷在碱性溶液中能被H2O2氧化成砷酸盐:
As2S5+20H2O2+16NH4OH=2(NH4)3AsO4+5(NH4)2SO4+ 28H2O
As2S3+14H2O2+12NH4OH=2(NH4)3AsO4+3(NH4)2SO4+20H2O
在碱性条件下,H2O2可使Ag、Au离子还原:
Ag2O+H2O2=2Ag↓+O2↑+H2O
2AuCl3+3H2O2+6NaOH=2Au↓+6NaCl+3O2↑+6H2O
1.3堆浸浸金新措施
根据上述分析可知,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性质对硫化砷、亚砷酸盐和As2O3进行再氧化,可以使砷变为+5价,即成为AsO43-离子,与矿石中大量存在的Fe3+离子发生反应,形成不溶性盐FeAsO4,均匀留在矿堆中。这样一方面既不影响金的浸出,也不污染环境;又可以使褐铁矿物对金的包裹打开,使金得到暴露,利于浸金。
由于H2O2在碱性环境下的分解产物为H2O和O2,其添加入矿堆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;另一方面对金的浸出过程来讲,其可以补充O2,促进金的浸出。但是过量过氧化氢对氰化过程也是有害的,因为过氧化氢也可以使氰化物发生分解,并使Au3+, Ag1+还原为Au和Ag,阻碍金的浸出,因此合适的工艺方案应是:洗矿→矿石预氧化→除残余过量H2O2→氰化浸金。
(1)洗矿:洗矿的目的是除去矿石中的酸性离子及对金浸出有害的可溶性盐类。这一步骤根据矿石类型和矿区的水质不同可简化,也可省略,或者是加强。如对CO32-含量较高的水质,若矿石中Ca2+含量很高,或矿堆中拌有石灰,大量洗矿,则会在矿物表面形成CaCO3结垢,将金包死,反而不利于金的浸出,对此类情况则应尽量减少洗矿水量。
( 2)矿石预氧化:其作用是将矿石中的砷化合物及其它有碍金浸出的化合物氧化,减少有害元素对氰化浸金的影响。
(3)除去过量H2O2,若矿石预氧化阶段,总的H2O2投入过量,使预氧化结束后,矿液中H2O2过量,则对金的浸出是有害的,必须使矿堆中H2O2降至合理水平。
(4)氰化浸金。这一步骤与常规堆浸工艺相同,先调节喷淋溶液pH值至9. 5~11,然后按常规工艺用氰化钠浸金。在氰化浸金时,在对浸金无害的情况下,微量的H2O2是有利于金的浸出的。所以对浸金到后期,矿堆中O2量不足时,可适量加入H2O2,以提供O2,加快金的浸出。
2 试验所选择的矿石介绍
2.1 1号金矿
1号金矿矿石为氧化矿石、半氧化矿石。其金是以自然金呈微细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。Au品位一般在1.4~2.0g/t。在部分氧化较差的矿石中可见到毒砂,在氧化矿石中肉眼未观察到砷矿物。通过化学光谱半定量分析,在1号晕、4号晕采点矿石砷含量在0.5%左右(见表1),在该矿17号晕的砷则高达2% ,采用常规氰化堆浸,尾矿金品位在0. 7~1g/t 。



1号金矿矿石主要元素含量 g/t 表1

元素

1号晕

4号晕

1

3

4

2

5

6

Au

1.48

≈2

≈2

0.89

≈2

≈2

Ag

<0.2

0.5

1

<0.2

<0.2

<0.2

Cu

12

30

100

10

50

30

Pb

10

20

30

5

30

10

Ni

10

20

30

5

50

10

As

0.3%

0.5%

0.5%

0.8%

0.7%

0.3%

Mn

600

500

500

120

1000

800

Sb

100

0.3%

300

500


2.2 2号金矿
2号金矿矿石为含砷黄铁矿型。经显微镜下鉴定,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、白铁矿、毒砂、赤铁矿及褐铁矿,其次有磁黄铁矿、黄铜矿、铜蓝、辰砂、闪锌矿。金矿物有金银矿、自然金、银金矿、自然银等。非金属矿物有石英、绢云母,其次有雌黄、雄黄、方角石、粘土等。矿石中金一部分为显微可见金,一部分为不可见金。当矿石粒度为-200目时,单体金和连体金占40%,包裹金占60%,其中硫化物包裹占50%。矿石含砷0.5%~0.8%。该矿氧化矿石、半氧化矿石采用常规氰化堆浸工艺生产,入堆矿石金品位为3~5g/t。以前尾矿品位达1.7g/t ,对矿石加大破碎,尾矿品位降至1g/t左右。
3 矿石的柱浸试验
首先进行了实验室柱浸试验,其目的在于确定新工艺方案的可行性;确定新工艺方案合适的工艺条件,如H2O2加入时的pH值、浓度和吨矿用量。
试验是选用1号金矿的1号晕和4号晕采点的氧化矿石,环境温度在20℃~30℃,水质采用现场喷淋水源,装柱矿量在5~10kg,过氧化氢为市售27%浓度直接计量。试验结果表明H2O2对矿石的预氧化(或再氧化,以下同)对提高金浸出率是有效的(见表2)。
矿石柱浸试验结果比较 ? 表2

试验号

是否预氧化

氧化时pH值

尾矿品位g/t

96-1

中性

0.13

96-2

0.50

96-3

10.7

0.26

97-36

11.1

0.32


不加过氧化氢矿石尾矿品位为0.5g/t;加过氧化氢氧化后,矿石尾矿品位约0.3g/t。
预氧化时的pH值为中性略偏碱,矿石尾矿品位为0.13g/t;预氧化时的pH值为11左右,矿石尾渣品位为0.3g/t左右,这说明预氧化时的pH略低较好。根据硫化砷和As2O3的性质,预氧化时的pH值应在7~9之间,但考虑到氰化工艺的要求可选择pH值在9.5~11之间。
H2O2的吨矿用量为0.5L较之1L(约1kg)浸出效果要好(见表3),因此使用0.5L/t矿的用量即可。
H2O2加入时的浓度以1L/m3为好(见表3)。
? 矿石预氧化过氧化氢用量试验 表3

试验号

H2O2用量

L/t

喷淋溶液H2O2浓度

L/m3

尾矿品位

g/t

96-4

0.5

1.7

0.92

96-5

1.0

3.3

1.25

96-6

0.5

1.0

0.66

97-8

0.5

1.0

0.38

未进行预氧化的柱浸试验,氰化浸出时间为5~6d,而加入H2O2对矿石进行预氧化的柱浸试验为3~4d,氰化浸出时间有所缩短。
在柱浸试验时,为了使氧化液体中的H2O2充分发挥作用并且不影响后续的氰化浸出,加入H2O2后使滤液循环2~3d,从而降低了H2O2对氰化物的破坏,试验证明所采用的方案是可行的。
4 工业堆浸试验
根据柱浸试验的结果, 1号金矿、2号金矿进行了新工艺的工业生产试验。在预氧化结束后,利用活性炭可以分解H2O2的性质,在加氰化物前,将喷淋溶液通过活性炭吸附一个循环,以消除残余过量过氧化氢对氰化浸出的影响。工业试验时矿石预氧化加入的过氧化氢浓度为1L/m3水,H2O2的吨矿用量为0.4~0.5L,预氧化结束时测定,H2O2基本耗尽。
4.1 1号金矿工业试验结果
工业试验采用的工艺方案为二种: 过氧化氢预氧化和未经预氧化工艺。
表4为1号金矿矿石的2种工艺工业堆浸试验比较结果。
工业试验结果与柱浸试验基本相同
由于工业试验较常规方案在工艺时间上基本未加长,且氰化钠耗量增加很少,经测算处理每吨矿石新增成本仅1.092元。采用新工艺,后堆浸尾矿由0.97g/t降至0.47g/t;全矿堆浸平均尾矿降为0.3g/t,可见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。
1号金矿工业试验堆浸比较结果 表4

堆号

pH值

NaCN耗量g/t

喷淋时间d

尾矿品位g/t

96 I 1

10.7

375

40

0.97

96 I 2

10.7

376

42

0.47

注:表中1号堆未经预氧化,2号堆浸使用了预氧化工艺
4.2 2号金矿矿石工业试验结果
2号金矿矿石采用的堆浸工艺为:洗矿→H2O2预氧化矿石→调pH值→清除过量H2O2→氰化浸金。
从表5中可以看出:
(1)2号金矿混合矿石经二段破碎后喷淋浸出比一段破碎后喷淋浸出,浸出率提高8%以上。说明该矿石微细裂隙不太发育,矿石渗透性能差。矿石仅进行一段破碎时,由于粗粒级矿石过多,浸矿液难以渗透到矿石内部进行溶金反应,影响了金的浸出率。对矿石进行了二段破碎后,矿堆细粒级矿石增多石表面积增大,相应地暴露出来的金颗粒增多。同时,由于二段破碎时的挤压作用,使矿石的裂隙增多,为浸矿液向矿石内部渗透和扩散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,使浸金反应更加充分。
(2)矿石经二段破碎及过氧化氢预氧化处理后喷淋浸出,比未进行预氧化处理的矿堆,其浸出率又提高了11个百分点以上。这是因为矿石经预氧化处理后,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,矿石的致密结构遭到破坏,改变了矿石的渗透性能。同时经预氧化处理后,使金的褐铁矿物包体进一步打开,微裂隙中的充填物被清除,为浸矿液中CN离子和溶解氧向矿石内部的渗透与扩散提供了更为顺畅的通道,提高了金与氰根离子反应几率。再者,过氧化氢的分解可以补充矿堆中的溶解氧,而剩余的过氧化氢又可直接参加溶金反应,从而使金的溶解速度及浸出率得到进一步提高。
(3)表5中所列进行预氧化处理的97-1和97-2两堆的尾矿品位分别降到0.60g/t和0.77g/t,与同样进行二段破碎但未进行预氧化处理的96-1堆(尾矿品位为1.04g/t)相比,分别降低了0.44g/t和0.27g/t。
2号金矿工业试验堆浸出效果对比结果 表5

堆号

入堆矿量t

入堆品位g/t

尾矿品位g/t

浸出率%

备注

95-1

5011

4.52

1.74

61.50

一破浸出

96-1

4153

3.47

1.04

70.03

二破浸出

97-1

4254

3.23

0.60

81.42

二破、预氧化浸出

97-2

3900

4.57

0.77

81.35

二破、预氧化浸出


从以上对比分析可看出:控制矿石粒度,可以提高浸出效果,同时也为矿石预氧化工艺创造良好的条件,在适当的粒度下,对矿石进行过氧化氢预氧化处理,才能获得较佳的浸出效果。
5 工艺方案总结
由以上室内及工业试验结果可以看出,洗矿→H2O2预氧化矿石→除残余过量H2O2调pH值→氰化浸金工艺,工业生产是适用的,已具备大规模应用条件,其工艺条件是:
(1) H2O2加入时的pH值为中性略偏碱,考虑到氰化浸金工艺要求,也可以选择9.5~11之间。
(2) H2O2的吨矿用量为0.4~0.5L/t。
(3) H2O2加入喷淋溶液的浓度为1L/m3
6 结论
? (1)采用过氧化氢对含砷氧化、半氧化金矿石进行预氧化,是除去砷等有害元素对氰化浸金影响的一种有效方法。
(2)H2O2预氧化氰化堆浸新工艺操作简单,成本低,投入产出比高,经济效益明显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18-88325881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kf89tj@163.com

24小时服务热线:18121616399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